阎先公:自学成才的泥土画痴
自学之路、曲折艰难,人皆盼学府深造,这是成才之路,但天不作美,无暇顾及。竟靠有志者事竞成这句名言为座右铭,激励奋斗。只要坚信、认定方向、不懈拼搏、总有收获。
阎先公从小喜画,无师可求,靠临摹小画书和画速写。初中二年级时,用泥巴塑了一尊列宁像,参加市里一个展览,获得好评,一时成了学校的名人,坚定了绘画之路。毕业后他边劳动边绘画。先后多次报考艺术学校但遗憾的是终归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行只有恒下心走自学道路。
坚持会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努力能改变一切,在带领社员战天斗地的同时,阎先公从未放弃画速写、搞创作,因而名声在外。
1968年2月,阎先公被借调区里参加筹办展览。参加者除老师就是干部、大学生,而他是农民,很自卑。通过绘画语言,便很快与大家融为一体。8月被借调济南参加大型泥塑样板戏展览和济南防空备战展览,一年里他独立创作完成了两组泥塑。后又回淄川参加大型泥塑“收租院”和乡村的村史展览创作了不少泥塑。这期间交往朋友、学习知识、开拓思路、提高技艺,收获很大。并于1971年转正于淄川文化馆,成为一名美术干部。真是如鱼得水,时间、条件都变了,整日投入到群众文化工作上,通过组织从各单位临时抽调绘画人才,集中起来搞创作,向市、省推荐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办美术学习班,一时淄川的美术活动搞的热火朝天,使五、六名纯农村孩子考入美校,改变了人生。
艺术之路众多,内容、形式、风格、地域、甚至材料,会产生不同派别、大家,心知肚明自己的强弱,寻求适合之路,发挥己长,就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就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人生。
1984年,为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做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必须用作品体现行动。阎先公想用淄博产的瓷砖画上蒲松龄和聊斋,既有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又有新意,同时也能把自己的素描造型、油画设色、国画勾线,集中发挥,由弱变强,走条新路。想法得到认可后,绘制设计稿,通读“聊斋”,用半年时间完成黑白稿、色彩稿,携画好瓷砖去淄博瓷厂与罗晓东合作设陶瓷颜色,经两次烤火,画作成功,轰动了展览会。后把画捐赠给蒲松龄纪念馆。展出时引起极大关注,受到领导、专家好评,十四集电视连续剧《蒲松龄》及电视剧《狐仙》《风流丈夫俏女人》皆选作片头画,“蒲”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断播放,后两剧发行20余个国家和地区,柳泉啤酒等多种酒家选作广告、瓶贴。现仍展在蒲松龄纪馆第一展室,已成为宣传蒲文化的代表作。1986年又为市新建体育馆设计制作大型陶瓷壁画“夺魁”,画幅之大、人物之多是一种挑战,但阎先公不畏困难,用了半年时间从设计到制作终于完成。在体育馆落成时,该画是个亮点,参加者的热捧,领导的表扬,特别是淄川籍的市领导自豪的说“阎先公为咱淄川争光了”。后来该画参加全国壁画大展,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卷”和“中国壁画百年”大型画集。由于两件作品产生影响,他受邀为市人民大会堂、山东省体育馆等创作数十幅大型壁画。1988年在阎先公任文化馆长时,也是壁画任务最多的时候,那时业务和壁画取得双成果,文化馆被省文化厅授予先进馆所,阎先公也被授予先进个人,还出版了第一本“壁画选集”,一时成为地方有影响的壁画专家。
但阎先公认为,不能死走一条路,要扩大领域、重点发挥、多面开花,更有利于陶瓷艺术的发展。由于从事十几年的陶瓷壁画,对陶瓷的认识、兴趣提高,立志在陶瓷上作一番事业。
1988年,由他设计同一内容而材料、风格不同的两套作品:刻瓷盘“水浒108将”和编织画“水浒108将”。材料不同,自然表现手法不同。刻瓷是把108个人物刻在108个瓷盘上。他打破传统的表现方法,对每个人的个性、服饰、兵器用刻瓷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张、强调动势、彩墨交织,格调新颖。编织画108将则是按36米长的设计稿,用毛线编织。要突出编织特点,强调色彩块面对比、黑白对比、加粗衣纹,人物前后高低组合,使其连贯一气。两件作品分别获得全国槐花奖雕塑大展二等奖和全国第一届“女神奖”壁饰大赛一等奖,同获该奖一等奖的还有另一件陶瓷壁画作品“聊斋颂”。毛线编织画还获得上海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阎先公首次以刻瓷“水浒108将”参加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获得大奖,尔后每年都有新作参加陶瓷博览会,皆获得好的奖项。
探索无止境,创新是关键,任何事物都会形成一种模式,模式是风格,但也是禁锢。要冲破种种禁锢,形成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2008年他创作瓷板组画“聊斋故事”打破原来单一情节的描绘,利用陶瓷颜料在瓷板上流动而产生的肌理效果,因势利导:在山野里、树木上制造出人鬼狐妖的形象,使故事深层的展现,充分体现蒲翁笔下的山石树木都有生命,亦人亦鬼、人鬼交织、人鬼互换、似有非有的神秘之感。由于手法新颖,效果良好,获得三十四届山东省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艺术应随时代,要反映现实,要有民族性,要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功臣唱赞歌。在2011年-2012年创作的大瓶刻瓷“领袖与将帅”,就是要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将军和元帅们,把他们为建国而付出的牺牲精神,光辉形象永远刻制在大瓶上,永世相传。艺术不是喊口号,要用手中的笔刀完成心愿。阎先公广泛征集到领袖、将帅及57位上将资料,把他们严格而灵活的安排在大瓶上,并以探索多时,从未有过的表现手法刻画,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巨制,作品的问世引起轰动,博览会上围观者络绎不绝,出现了展览会上罕见的现象。并有几家报刊整版介绍或封面刊发。
取长补短、提高升华、广采花露、能酿真果。艺术切忌孤陋寡闻、排除“异己”,艺术有个性,但更有共性。艺术展现、艺术之美是共性,要夯实基础、强化造型、提高欣赏水平,方能创造出美好的艺术作品。一专多能更有利于陶瓷艺术提高。
总结走过的历程,阎先公谦虚的说:“取得许多荣誉,创作了不少作品,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家,但能说明有志者事竞成这句名言还是有一定道理。只要努力,会取得成果,或者达到目的,但这种理想要客观,要切合实际才能实现。”